【週末環漫畫】人手一機測空污 大數據救空氣? | 環境資訊中心
時事漫畫

【週末環漫畫】人手一機測空污 大數據救空氣?

2015年11月28日
文字:詹嘉紋;漫畫:玉子日記

入冬以來,空氣品質一再紫爆「秀下限」,中南部居民聲聲嘆,要見到澄澈藍天怎越來越難?身陷穹頂之下、霧霾之中,快速累積的民怨拋向地方政府也拋向環保署,除了要求整治空污拿出對策,別再砍樹蓋工廠製造更多排煙大戶;也要釐清到底是誰沒日沒夜吞雲吐霧,散佈PM2.5

有人說是六輕台塑、有人指向火力發電廠,環保署則說是車輛交通,今年9月還提出「清淨空氣行動計畫」,預計投入392億元,在2020年前,將全國PM2.5年平均值降至15μg/m3以下。但其實桃園以南至高雄以北地區,都沒有針對交通空氣品質設置的監測站,難以證實污染根源何在,也就難以對症下藥。

本週二,環保署終於宣布,明年3月將推出一款空氣品質微型檢測器,可檢驗出PM2.5、二氧化碳濃度。除了在六都設立官方監測站,還要開放讓民眾購買、測得的結果可以上傳,屆時人人都可以成為空氣品質數據提供者,讓空污地圖的輪廓更細緻清晰。(至於能不能測出屁的成分,純屬筆者臆測,明年開放購買後,歡迎讀者提供開箱文。)

緊接著本週五,又宣布推動南投埔里鎮為示範點,將設立至少30個微型感測器,搭配原本舊有的國家級標準監測站,形成「空污偵測物聯網」,能即時掌握埔里的外來污染源及在地污染源。

能蒐集到這些空污數據,並對大眾公開,固然是一大邁進。但官方測站先以六都為主,長期以來飽受毒害的彰化、雲林、嘉義地區,以及爭議極大的六輕空污數據,卻要等到明年年底才「可能」上線;所謂的「空污偵測物聯網」也不設在雲林。實在令人疑惑,為什麼污染嚴重的地方不優先監測呢?

甫修訂的「空污緊急應變辦法」,授權地方在污染超標時,可採取管制措施,例如火力發電廠降載、工廠停工、民眾暫時停止戶外活動等。但環團批評環保署標準太寬鬆,十年來僅四天達到管制的「緊急」標準,似乎難以即時減少污染,真正守護人民健康。

活著,就是每分每秒都必須呼吸,政府的新設備、新技術,更多的數據,是否能為改善台灣空污帶來一線穿透霾害的光?抑或只是拖延戰術的煙霧彈?我們都要睜大眼睛(戴著口罩),繼續監督。

作者

詹嘉紋

可能帶有天王星人血統,對地球人感到既好奇又困惑。